據報道,1993年德國的垃圾分類收集量已占垃圾總量的75.5%。在歐洲,家庭中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的比例已達到極高的水平。家庭一般都將有機物垃圾單獨存放,自行堆肥處理或由垃圾運輸部門運走。垃圾運輸部門使用不同的垃圾運輸車輛將分類好的垃圾分別運送到相應的處理地點。
除了家庭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外,城市街道的垃圾收集點也放置有不同標志的垃圾容器,供居民和路人分類投放垃圾,比如有專門的電池投放桶、玻璃瓶投放桶、報紙投放桶等,這些垃圾分類收集點一般都是由垃圾運輸部門根據城市的統一規劃設置的。
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認識到,沒有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想徹底解決垃圾問題是不可能的。我國目前大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質如干電池、廢燈管等未經分類直接進入垃圾填埋場,不僅增大了垃圾的運輸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難題。
據建設部統計資料表明,2000年全國663座城市共清運生活垃圾1.18億多噸。快速增長的城市生活垃圾,不僅加重了城市環境污染,而且給城市管理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垃圾進行分類就意味著減少了從資源開采、生產加工、使用或消費、最終處置各環節能源、人力、物資等資源的消耗。從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來看,垃圾分類就意味著可以節省相當一部分收集、運輸和處理費用,以及包括土地在內的多種資源。
垃圾分類收集是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收集方法,我國一直沿用過去的垃圾混合收集方法,給資源回收及處理帶來極大困難。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垃圾中可回收資源迅速增加,現已達到20%左右。垃圾處理設施也逐年增多,為垃圾分類收集創造了條件。
早在2000年,建設部已選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8個城市作為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城市。在實踐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經驗。許多人認識到在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中不只是要把有用的物質分出來進行回收利用,而是要根據垃圾處理方式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收集的目的是為了垃圾的分類處理,充分發揮處理工藝和處理設備的效能,這樣才能達到分類收集的目的。
2019年7月1日,垃圾分類條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條例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例如,可回收物,指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制品、廢金屬、廢織物等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濕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
不按規定投放的行為將面臨懲處。根據條例,個人將有害垃圾與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將濕垃圾與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源頭減量是當前的薄弱環節和難點問題。今后,快遞包裝、農貿市場、辦公、消費……方方面面的生活垃圾都將面臨新規。條例對特定對象提出強制性要求,積極推進產品包裝物、快遞包裝物減量工作。規定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場應當按照要求配置濕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在綠色辦公、綠色消費方面,將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作為著力點,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內部辦公場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二十年匠心智造,塑士達主要從事塑料改性、工程塑料合金、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熱塑性彈性體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支持服務。今后塑士達將通過材料改性、改性工藝和配方、改進設計等方法延長塑料的使用壽命。同時還大力開展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重點開發成本較低,市場急需的改性塑料新技術,并做好高新技術的知識儲備。
隨著垃圾分類的進一步推進,塑士達也將進一步推進復合材料的開發和利用。這類材料既符合國家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國家的政策,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上一條:聚丙烯增強材料的發展及其歷史
下一條:5G時代——塑料行業新藍海